哈弗H6继续领跑,为什么这些中国SUV能雄霸前十?
消费者喜欢的不是便宜本身,而是物超所值的感觉。中国品牌SUV能够称霸销量榜,根本上还是在恰当的价格区间给消费者提供了超值的产品。
>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国内SUV销量榜上,冠军依然是中国明星车型哈弗H6(参数|询价),前五名里共有3名中国品牌车型。1~9月累计销量也是如此,前5名里有3个是中国品牌车型,前10名共有5席,哈弗H6、长安CS75 PLUS(参数|询价)、博越(参数|询价)、荣威RX5(参数|询价)、比亚迪宋(参数|询价)等车型入榜。为何中国品牌SUV能够超越合资,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
产品力均衡
通过上榜车型我们能够看出来,这些车都是属于没有明显的短板的“木桶”车型,在产品力、口碑以及品牌形象方面都是有一定建树,是大家口中比较省心车型。
比如常青树车型哈弗H6,通过多年积累,其稳定耐用、保值率高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很多家庭用户的青睐。尤其是第三代H6,采用了长城耗费200亿资金研发的柠檬平台,三大件、智能化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面对主流合资SUV也有底气,刚刚上市销量就突破了1万台,成为长城向上突破天花板的又一杰作。
比如CS75(参数|询价) PLUS,通过长安自主研发的蓝鲸发动机以及爱信AT变速箱,俘获了对不少对DCT和CVT有抵触情绪的消费者。市面上,6AT和8AT的SUV可选的不多,德系普遍采用DCT,而丰田、本田也基本转投CVT阵营,长安用爱信的6AT和8AT,销量超越爱信大股东丰田的RAV4,可谓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步好棋。
比如比亚迪的宋家族,宋Pro(参数|询价)和宋PLUS,不仅在基本的三大件和空间层面完美地切合新时代家庭用车的需求,还在智能化方面做了强化,其远程控制、遥控停车等功能在特定的场景下能为家庭用车带来巨大的便利,而且得益于比亚迪为惠普、华为等500强代工的电子技术基础,宋家族的车机系统开放程度、实用程度都远超同级车型,深得Z世代年轻人喜爱,能够上榜也是情理之中的。
口碑积累更胜一筹
欧尚、捷途等后起之秀虽然看起来性价比很高,但并没有入围排行榜,说明汽车对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属于大件耐用消费品,尝鲜的成本更高,因此人们对于尝试新品持谨慎态度,求稳的心理在买车的时候更起决定性作用。
热销的这几款车型面市的时间比较久,历经数次换代,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再者这些车型是厂家精雕细琢的拳头车型,历史上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缺陷事件,消费者选择这样的车型“中奖”的概率更小,更安全更省心。
定位更合理
除去一些开公司、干个体的老板,大多数家庭用户对购车都有相对严格的预算,尤其是按揭购车用户,月供占工资的比例一定会有一个限制,这就决定了汽车消费受收入水平制约。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当前中国社会10~15万是居民购车的主力价格区间,无论是SUV还是轿车都是如此,轿车排行榜前几位的也是10-15万的轿车。
在10~15万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也有SUV布局,但是自主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比如动力,合资品牌在这个价位区间几乎只能提供自然吸气或1.2T小排量涡轮增压等入门发动机,而自主品牌已经可以提供1.5T高功率版本产品以及甚至2.0T的机型。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里,自主品牌的体验显著优于合资品牌。
这显示了自主品牌成本控制水平、定价逻辑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更胜一筹。
更懂中国消费者需求
据麦肯锡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消费者愿意为智能化功能买单,而汽车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又是一个大件产品,有一步到位的心里的人为数不少,很多人不想刚买到的车就因为缺少一些功能而变成落后产品,而中国的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科技在事实上已经处于全球前列,自主品牌近水楼台,搭载的智能化配置大幅提升车子的使用体验,形成了相对优势。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新功能不感兴趣,所以乞丐版的合资车也有相当的市场,不过从现实来看,人们的选择与报告的调查结论一致,还是喜欢丰富智能配置的人占多数,否则合资品牌也不会纷纷加入这场战斗,本田、福特、现代、斯柯达等等品牌,或自己研发或者与中国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始加入智能化辅助驾驶等功能。
智能化新赛道把中国品牌灵活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可以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迅速改变,而合资反应相对就要滞后一些,在体验上始终落后中国品牌产品一拍。
比如导航系统,某德系巨头的产品难以适应中国的路况和习惯,此前笔者参加试驾,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都不忍心推荐使用车载导航,而是建议用手机来进行导航。
不过,一些国际巨头正在提升其中国分公司的地位,赋予更多的自主权限来实施本土化战略。未来,本土化的国际品牌与中国品牌交手,才是压轴好戏。
定价逻辑更良心
中国品牌整体上采用按成本定价的方式,而合资品牌更主要的是通过功能定价。其实汽车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同级车型的成本差异并不大,合资品牌的定价逻辑决定了二者的竞争力差距。
按功能定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特斯拉,所有车子的硬件都一样,可以通过付费来解锁更多功能,实现“高配车”的效果,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他合资品牌的逻辑也大抵如此,虽然有些高配车型确实增加了硬件成本,但整车价格增加的部分都远高于零件成本价,比如LED大灯、座椅通风等功能都价格不菲,导致高低配车型价格差距过大。
而中国品牌增加相应的配置后,价格增长的幅度更小,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原厂配置。甚至动力总成,中国品牌的高功率版本也不比低功率机型贵很多。这种定价逻辑让消费者得到的价值更多,市场竞争力也更强,消费者接受程度也更高。
消费者喜欢的不是便宜本身,而是物超所值的感觉。中国品牌SUV能够称霸销量榜,根本上还是在恰当的价格区间给消费者提供了超值的产品。这也给中国品牌轿车一个启示,一味的便宜不是长久之计,要在恰当的价格区间提供更具价值的车型,才能真正赢得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