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与野帝|李子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哈弗大狗(参数|询价)在北京车展前上市。这款车受到的关注度,远超任何一款新车,原因当然就出自它那个很不寻常的名字。
我的前同事在两个多月前针对这个名字写过一篇文章,标题为:「品味是流量的敌人」。他认为,「大狗」、「白猫(参数|询价)」、「柠檬」等等这些新车或平台名称是一种品味上的「自我降格」,因此收获了大众的关注与欢迎。从朋友圈的转发、留言还有「点赞」和「在看」的数量来看,这个观点显然受到了广泛的认同。
我写这篇文章就想要说说,品味和流量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首先,我也认为「大狗」是个非常好的名字,很亲切、很平民、很低门槛、很容易口口相传。但我绝不认为「大狗」是个品味低下的名字,我甚至认为这个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名字。
我能理解那位前同事为什么会将这个名字理解为品味的「降格」。
汽车市场里,厂商其实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命名规则,比如「逸」、「朗」、「创」、「途」、「酷」这些字,总是会被拿来取名。而那些产品的名称,一看就是经过了经过雕琢的,每一个字都是被精心挑选、组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含义。而「大狗」呢,这是个本来就存在的词,我们在街上看到一只阿拉斯加就会脱口而出,这个命名是一种「拿来就用」。
那么我们想想,「苹果」这个名字如何呢?我还记得,小学上微机课时第一次听老师说「苹果公司发明了图形界面电脑」,然后又看到了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logo的时候,这个公司在我的心里无比神秘也无比光彩。
「苹果」当然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名字。劳斯莱斯也是,宾利、法拉利、保时捷也都是,那些伟大的汽车品牌的命名,其实也都是把创始人的名字拿来就用。而那些汽车品牌车型的名字,绝大多数也只是字母+数字。
既然如此,「大狗」有何不好呢,它当然是一个有品位的名字。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将其视为品位「降格」,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有这样的原因:ta们认为品位不应该是大众的,ta们觉得品位就该比大众站得更高。
这种观念造成了很多很多拧巴的东西。有些产品(或品牌)既想要拥有一个亲民的名字,又想要表现出那种高于大众的所谓「品位」。于是有了「野帝」、有了「谛艾仕」。前者的关键字是「帝」,后者的关键字是「仕」,显然都不是平头老百姓,而是所谓「更高的阶层」,甚至是「顶层」。
这种命名方式在国内很有市场,中国品牌取西洋名称、或者名字中带有「帝」、「皇」之类的字,都是这种观念的产物。这在最早一代的游戏圈里同样大行其道,比如「综皇」战队,比如「皇族」战队。
命名,这甚至成了一个阶级问题。
而就像「综皇」战队与「皇族」战队已经不复往日风光一样,这种命名方式也已经被逐渐瓦解了。
苹果、微软、谷歌这些公司早已证明,命名不需要什么王者之气、不需要表现出高人一等,那些名字有些是自创的、有些是拿来就用,共同点则是,它们都很通俗、亲切、简单上口。简而言之,非常大众化。
品位与大众,品位与流量,它们各自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如果我说「有品位就有流量」,这当然是错的。但如果说「想要流量,就不要有品位」,这同样是错,而且它不只是错误地归纳了不同事物的因果关系,它甚至还在鼓动这个世界放弃品位。这显然更令人沮丧。
▲世界影史票房前三的电影,它们当然都是有品位的
不仅仅只是「品位是流量的敌人」,还有太多事物观念被错误地联系成因果关系。
比如「梦想不能当饭吃」,比如「先活下来,再说工匠精神」。
事实是,如果一个人的梦想是音乐、绘画、电影,ta去投入热情追逐这个目标,即便ta成不了艺术家或大明星,那些领域也有足够大而完整的产业去承接ta们做相关的工作,赚到足够生活的钱。
而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赚钱,每天充满抗拒、或意兴阑珊、或得过且过地肝代码、做运营、搞金融,ta同样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同样,一个就是梦想着要做一碗最完美的拉面的人,当然会更用心的把面做好,ta开的店,没有任何理由活不过那些仅仅为了糊口而开设的各种面馆,也同样没有理由活不过那些工业化的品牌面馆。(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工匠精神」就做不好成本管理或科学经营)
品位与流量,它们各自独立存在,「品味是流量的敌人」当然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如果硬要去找寻品位与流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反而会发现,那些最伟大的品牌,它们每一个都是有品位的。
文|鐵西區的李子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