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马一滴”入局后, 恒大汽车开始了全新的“A计划”。

9月18日,恒大汽车公告称,董事会决议本公司拟发行人民币股份,并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当前,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汽车企业,已有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和比亚迪三家。

加之近日连传捷报的吉利,恒大汽车如若顺利,很可能将成为第五家。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拿到马云和马化腾投资后,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吗?抢滩科创板背后,又到底有何玄机?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1、盯上"造富工厂",恒大汽车抢滩好处在哪?

不久前,恒大汽车宣告拿到腾讯、红杉资本、马云联合成立的云锋基金以及滴滴出行等投资人募集的40亿港元(合约35亿人民币)。

但35亿人民币,对于造车来说并不算多。

对于造车到底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很多新能源车企创始人都曾有自己的判断。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没有200亿人民币不要谈造车”,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则认为“200亿人民币远远不够”,相比于前两人,精打细算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却认为60多亿人民币就能盈利。

或许也是看到了这个现实,许家印对造车要花多少钱,心底也有了答案。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据恒大汽车官方表示,今年上半年已经投入了30亿元,下半年还将投入27亿元,而且按照计划,从2019年到2021年预计总投入294亿元。

不过,虽然资金大笔投入,但由于产品尚未量产,以至新能源汽车业务仍处于亏损之中。

据恒大健康最新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业务方面录得亏损24.57亿元,较2019年中期的亏损19.84亿元扩大23.82%。

亏损虽然存在,但恒大汽车背后的恒大集团,仍有余力继续“砸钱”造车。

恒大集团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录得核心净利润为193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长约86%。

由此,在造车亏损的现状下,许家印仍然可以通过房产生意来实现“拆东墙、补西墙”,以填补造车的资金漏洞。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不过,作为两个不同方向的业务,恒大汽车总归不能一直靠恒大集团来“输血”。

而登陆科创板,能为恒大汽车后续的造车之路减少资金上的“阻滞”。

数据显示,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锣以来,首批25家公司平均涨幅达140%,数百位亿万富翁由此产生,更有4人身价超百亿元。

而自诞生起,科创板便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青睐有加。

恒大汽车如若顺利登陆科创板,意味着快速获得便利的融资来源,更抢占发展的时间窗口和资金空间。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再者,我们从科创板的名字上来看,那就是“科技属性”。

恒大汽车登陆A股科创板,相当为自己贴上了科技车企的"标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科创板对融资项目的主营业务是有要求的,并非所有有前景的项目都可以登陆科创板。

假如恒大汽车“上板”,意味着其科技属性受到国家“认证”,这也将为外界投资者打下一个“终极定心丸”。

从这个意义来看,恒大汽车虽大,但却与传统主机厂的运营逻辑不太一样,其擅长拥抱资本市场、整合跨界力量的风格,也让其逐渐脱离传统主机厂,越来越像一家财团、科技公司,跳出汽车做汽车。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2、许家印的“痴狂”,造就恒大“与众不同的造车路”

对待造车,许家印比任何人都要“痴狂”。

时间回到2018年年底,在经历了互发声明、互相起诉之后,恒大与FF几个月的“蜜月期”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

在这之后,许家印便下定决心自己造车,踏上了“买买买”的道路。他自己也曾总结道:“我们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买了。”

恒大先是于2018年9月斥资144.9亿元人民币入股广汇集团,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打通汽车销售流通环节。

接着到了2019,恒大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砸了超过3000亿买了新能源汽车造车的每个环节。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网络上的这个数字或许有点夸张,但恒大造车的确真金白银砸进去不少。

8月27日恒大汽车的中报会上,恒大汽车首席财务官潘大荣表示,造车这件事上,恒大集团2019年投入147亿元,2020年上半年投入30亿元,预计2020年下半年投入27亿元,预计2021年投入90亿元。

疯狂砸钱之后,恒大汽车也铸就了一个“传奇”——2年内完整打造一条新能源汽车生态链。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而在进入2020年后,被许家印寄予厚望的恒大汽车,也来到了收获的季节。

其在今年8月初一口气发布六款“恒驰”车型,覆盖A到D级车型,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

六款车型首发,意味着量产只是时间问题。

恒驰1将于2021年底或2022年初实现量产,其他车型也将随恒驰1的量产陆续实现量产。

六车首发不到一个半月之后,加之一系列资金加持,恒大造车正在转入超车道。

或许,在新能源汽车加速优胜劣汰的2020年,不差钱的恒大似乎成为了那匹最有可能活下来的黑马。

拿下马云和马化腾的投资后,又要上科创板,恒大汽车难道还缺钱?

3、写在最后

去年11月,许家印曾在恒大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提到,“我们造车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有经验,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所以我们要开辟一条和全世界车企不一样的造车路。”

作为一个总资产2万多亿元、年销售规模超6000亿元、年核心利润400多亿元的“大鳄”,恒大不仅有钱,而且拥有多元化战略基础下的金融体系能力。

加之有“双马”背书,以及未来科创板的“科技属性”加持,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恒大的充足底气。

走到当下,无论是资金、渠道、供应链等外部条件,恒大汽车都已然成型,更有一丝“庞然大物”的意味。

但最终能否如愿,或许还需等到恒驰产品量产下线、交到消费者手中那一刻,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