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设计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制造商们一直在尝试用各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对汽车的未来发挥着各种想象。设计概念通常都极具创造力,但是最终落到实际可能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所以有很多并不被大多数人熟知的、相对非常奇怪的内饰设计就仅仅只停留在了概念阶段。


1971年的玛莎拉蒂Boomerang看起来并不那么特别,楔形车身在那时已经开始成为流行趋势。然而,打开车门则是另一番天地。七个仪表以及各种开关和警告灯被设计在了方向盘的内部,当然它们并不会随方向盘旋转。虽然这个设计概念具备完整的使用功能,但是它并不符合人体工程学。

玛莎拉蒂Boomerang

欧宝Junior于1983年推出,这款概念车强调极简主义,仪表台被一个架子代替,所有的仪表和开关的吊舱都被集成在了这个架子上。这样的布局对雪铁龙2CV的车主来说会很熟悉,它强调了车内的空间感,对于Junior这样的小车来说,这种概念非常重要,它的设计师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克里斯·班戈。

欧宝Junior

日本的设计师把办公室的概念放到了汽车里,1985年日产打造了一款名为ComCom的概念车,可以让驾驶员把它当作移动办公室。车内配备了电话、软盘驱动器、收据打印机、GPS。那个时候,不止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把汽车变成移动办公室的概念,不过最终都没有成为现实,主要还是因为成本太高且需求太低。

日产ComCom

跟现在追求多屏幕少按键的简约概念不同,雪佛兰在1987年推出的Blazer XT-1概念车的内饰可以说是相当复杂。U形方向盘之前是一块当时电视尺寸的大屏幕,那是车辆的仪表。方向盘中央和两侧有大量的按键,加上车内其他的按键,整个座舱拥有接近100个按键。

雪佛兰Blazer XT-1

1990年代,有人开始假设飞机的技术会出现在汽车上。奔驰在1996年的F200 Imagination概念车上用类似飞机的操控杆代替了方向盘,贯穿整个仪表台的大屏幕并不是拜腾首创。这款概念车上的很多技术都在后来的量产车上使用了,但是并不包括操控杆,因为自动驾驶成为了新的方向。

奔驰F200 Imagination

现在我们看到的多屏幕填满仪表台的设计,其实并不是最近的概念。除了奔驰,福特在2000年发布的24-7概念车同样使用了这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中控台上的屏幕可以显示车辆的各种信息以及娱乐的相关功能,不过它们并不是触控屏,而是通过语音控制整套信息娱乐系统。

福特24-7

其他一些概念其实也不是最近才有的,来看看2001年由丰田和索尼共同设计的P.O.D概念车。车内的四位乘客拥有独立可旋转的座椅,每个座位配备一个屏幕,车辆会收集乘客的信息,比如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进而调整车内的体验。车辆采用线控驾驶,面部识别技术确保驾驶员不会睡着。

丰田P.O.D

法国品牌在设计方面向来都有异常出彩的表现,发布于2008年的雪铁龙Hypnos概念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座椅和头枕看起来更像用融化了的彩虹糖制成的,四名乘客可以坐在彩虹上到达想要去的目的地。雪铁龙从来没有充分解释过,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套如此生动的内饰。

雪铁龙Hypnos

去年的日内瓦车展上,起亚发布了Imagine概念车,除了是被称为“情感旗舰”量产电动车的预览,它还展示了起亚最新的内饰设计概念。仪表台上装了21个独立的高分辨率显示屏,每一块屏幕以不同的角度放置,可显示车辆的相关信息以及娱乐系统和周围环境。

起亚Imagine

再来看法国人的创意!雪铁龙19_19(参数|询价)。这辆概念车是为了纪念雪铁龙品牌诞辰100周年,设计师想让车内看起来像自家的客厅。所以,后排座椅借鉴了沙发,甚至还在后排设置了书架。而在前排,副驾驶座椅更像是躺椅,前方有人工智能的车载私人助理。

雪铁龙19_19


汽车是个非常复杂的产品,很多东西确实已经被多次验证过是不适合的。比如说之前几年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沦为笑柄的日产,前中置发动机布局前轮驱动、前轮比后轮宽的设计,终究是不适合赛车的。就连坚持后置后驱的保时捷911(参数|询价),在最顶级的911赛车911 RSR上都改用了中置后驱的布局。

捷豹Vision Gran Turismo(参数|询价) Coupé

但内饰设计并不是发动机布局和驱动形式,它可以让设计师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奔驰S级(参数|询价)的双连屏开启了近5到7年来风靡世界的内饰设计趋势,全新一代S级的内饰设计,嗯……似乎多少有点没有达到世人对它的期望。不过设计本就不该由一家厂商决定趋势,它应是百花齐放的,像现在这样相对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真的是挺没意思的。

内饰设计的重中之重已经从原来的按键和功能发展到了现在的屏幕和体验,至于未来的方向嘛,捷豹之前在索尼PS平台的Gran Turismo(参数|询价) Sport里推出的Vision G(参数|询价)ran Turismo Coupé用到了全息影像,我觉得这是个极为不错的概念。基于全息影像,或许能让汽车的内饰发生不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