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4S店买车要谈价,还要“到店详谈”
买车前看好车型,打电话问价格,4S店一般都是含糊其辞、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价格好谈的,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到店里来一趟啊?我们这店优惠很大的。”“那你优惠多少?”“真的是很大的。”“那具体是多少呢?”“您来了就知道了。”
“你能不能现在讲?”“「唉呀」我们这优惠真的是很大的。”是这样的。
4S店卖车其实很少是会明码标价的,都是要靠我们自己谈的,主要是因为它的成本价本身就是不固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和其他4S店的竞争。
让我们到店谈,主要目的就是想要留住这个客户,完成指标任务和成交。
为什么买车要谈价格
先说为什么买车要谈价格。
指导价仅供参考,实际报价由4S店定
首先在4S店买车,人家就是有定价的权利的嘛。
我之前的视频也讲过:指导价虽然有参考意义,但是不一定就是最终的零售价,现在还大概率就不是。
比如说,一汽-大众奥迪官方对厂家指导价是有说明的: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产品终端的零售价格是由授权经销商制定的。
奔驰的大G、丰田的埃尔法(参数|询价),在国内很火的,供不应求的,4S店反过来还要加价的。
再比如说: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a(参数|询价)、凯迪拉克的ATS-L车型,4S店要完成厂家规定的考核目标。
或者单纯是因为这个库存压了太大了,要把它销销掉,清库存、回笼资金这些,它还卖得比指导价要便宜很多,要搞大促销。
你看,不就是浮动的、不固定的吗?
所以说:我们家用车市场的行情就是存在浮动的。
丰田第八代凯美瑞(参数|询价),上市之后销量不错啊,前期价格比较坚挺,到后面了呢?开始有一定的优惠了。
这就有点像是买菜:你大清早跑到菜市场里面去,菜很新鲜,人也很多,价格就稍微贵一点的,好的菜被挑完了。
晚上,再不卖出去明天烂掉了,“「诶呀」便宜点,你拿走吧,都拿走吧,葱要不要?蒜也拿走。”
“我这里还有饺子皮,你愿意拿的都拿走,便宜、便宜、便宜,半价、半价、半价,最后一波生意了。”是这种东西。
车价和菜价其实原理真的是差不多的,都是浮动的。当然了,你买之前,你和摊主聊这块猪肉多少钱;你就跑到4S店,和人家去聊这个车子多少钱,对吧?
同品牌的4S店之间存在竞争
不同的4S店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就算是同一个品牌的4S店,也不太方便来明码标价。
就好比:打斗地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是一上来马上就“明牌”了给大家打的,很少的,对不对?
合肥工业大学有硕士论文,《汽车4S店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上面讲。
各品牌出于利益争夺,纷纷在同一区域开设第2家、第3家店,有的城市甚至同一个品牌的4S店开到30多家。
总体销量是上去了,但是每家都有可能存在“吃不饱”的情况。
丰田举个例子,我住的是杭州嘛,粗略统计一下,杭州就有16家4S店。
也就是说:“蛋糕”就是这么大,客户就是这么多,想要把客户留在自家店里面去成交,不跑到别家去,那就要在价格上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否则就是:“你多少钱?”“你多少钱?”和人家在打牌一样比来比去、比来比去,电话打打很容易,有可能价格上会恶意竞争。
也有可能你最便宜,最后这个生意还是没做成,人家只是拿你的价格去比了比别人的价格,对吧?
厂家政策变化、4S店情况不同,利润不等
第3个点是这样的,对于不同的4S店来说,它的利润空间还不一样,能优惠的幅度就不一样。
就好比是,做同样的生意,不同人的风格会不同,有的老板说:“抹个零头你带走。”有的老板说:“一分钱都是不能便宜的。”
有的老板说:“你是我亲戚,我不赚你钱了。”你看,是不是就不一样?
对于4S店来说,规模的大小、经营状况的好坏,另外还有厂家按月、按季度更新的这些政策,都是会影响自己的进车成本的,也就会影响利润空间了嘛。
北京交通大学有硕士论文,《吉利汽车营销策略分析》上面有讲到。
厂家对经销商会采取现金奖励和销售返点的激励方式,在优化经销商能力方面,是给予能力出众的经销商相应的奖励,淘汰持续亏损的经销商。
一般来讲,经营好的4S店,车子就卖得快,车子也进得多,你帮厂家提升了销量,奖励也拿得更多,成本相对就更低的,说不定就会有更大的优惠。
为什么谈价格,总是要到店才能谈
我们绕回来看,其实很多朋友,说到底,其实不是在排斥谈价格这件事情。
而是说,4S店这么支支吾吾、支支吾吾、含糊不清,非要让我们肉身到店里跑一趟这件事情,觉得非常地麻烦,而且不可理解。
“为什么谈价一定要到店里面去?全部打打电话好了。”这就有点像是4S店卖车的小套路了,主要有这么3个目的。
进店量、试驾量有考核指标
第1个叫做什么呢?进店量、试驾量的考核指标。
厂家除了把车子卖出去之后,还有其他的考核指标的。
“你一个月进多少人啊?你一个月有多少人试乘试驾过了?”这些其实都是有要求的,影响最终奖金的。
山东大学有硕士论文,《标致4S店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上面做了个调研。
销售人员是要积极主动地邀请这些用户到店里面来试乘试驾,完成试乘试驾率的这么一个月度目标的。
除了主动来的那些客户,通过网络和电话了解车子的潜在客户也是很多的,那当然也是要把握住的,对不对?
这部分人到店里面来,即便他最后没买车,至少你看一看总愿意吧?到我4S店门口,你跨进我的店门,总是愿意的吧?
留个电话也不会很难吧?我免费、不要钱,让你去开一圈,是愿意的吧?其实这个东西,对4S店已经是有好处了。
就好比:水果店老板搞个噱头,他说他卖的桃子宇宙最甜,大家「嚯」一帮人都围过来看:“宇宙最甜的桃子长什么样子啊?”
买不买不说,一群人就围在那边的时候对他生意是有帮助的嘛,也有可能他桃子看了看。
“我本来不喜欢吃桃子的,我看一看「诶」好奇,香蕉我喜欢吃的,香蕉多少钱?我买个香蕉回去。”也会有这种事情。
增加客户的沉没成本,确定客户意向程度
再来讲第2个,从销售的角度来讲的话, 如果这个客户他是愿意到店里来谈的,就代表他是愿意付出一些所谓的“沉没成本”的。
代价花出去、时间花出去了嘛,那么他的购车意向其实往往也是更高的。
南京审计大学有期刊论文,《基于沉没成本效应的双渠道营销定价策略探讨》上面是这么讲的。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沉没成本是一种不可控成本,它指的就是:过去已经发生,并且现在或未来都是收不回来的那些支出。
左看右看,投出去就回不来了,它就可以影响投资和消费决策。
说人话就是:你去店里看一看车子,你跑一趟,费时费力总要有的吧?对不对?有些人还要一些路费,甚至是请假、扣工钱,都有可能,对不对?
这个就是沉没成本,你如果不来店里,就躺在家里打个电话问问,这个成本很低的,约等于零了,是不是?
所以说:你愿意专程跑一趟来看的,其实就代表购买意向相对是更大的,那我成交的机会也更大。
就是和筛选是一样的,就好比:是一家评分很高的网红店,特别想去打卡的人,即使离得很远,也跑到店里面。
排队还排了3个小时,终于轮到时候,他说:“我不想吃了。”这样的人比较少吧?
一般都是:“终于排到了,我要赶紧好好地点。”点的菜有可能因为等的时间长了,肚子饿了,还多2个。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反过来,打个电话:“「唉」你们店要不要排队?”“要。”“要排多久?”“3个小时。”“「哦」我不来了。”「啪」一挂。
你看,就相差很多,对吧?
邀请客户到店可以用销售手段促进成交
第3点就是:把客户邀请到店里,销售顾问才有他发挥的空间。
他把他的“技能包”全部掏出来了,是不是?各种营销啊、说服啊、谈判啊都来了,就会诱导消费者付钱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有个期刊论文,《汽车销售技巧分析》上面有个总结的。
接待、咨询、产品介绍、试乘试驾、协商等,每一个步骤其实都对最终的成交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这些要面对面,效果才是最好的。
有些不面对面还无法实现,试乘试驾,怎么打电话试乘试驾?对不对?
甚至是一些所谓“老道”的销售员,他还会用话术面对面地来“逼单”,逼迫成交。
甚至是打配合,演无间道,说:“这是我们领导,给你优惠一下。”其实就是同事,今天你领导,明天他领导,什么事情都有的。
我们消费者左弄弄、右弄弄,人生地不熟,各种组合拳一打,说不定脑子一热:“付个定金吧。”
“「唉呦」我钱又没带很多。”“大哥没事的,定金不用太多,50块钱就可以的。”付了50。“要么再补个450?”450补掉。
“明天就提车,再交2000块,现在交2000块,还送一把雨伞;再付5000块钱,下午,车子哪个号码你随便看,不满意,退回去。”
“要么付个1万吧?”什么乱七八糟事情都会来。
买车要谈价主要还是市场决定的
所以总得来讲,买车要谈价格主要还是市场决定的,谈得好,确实是能够省下真金白银,也的确有必要。
对于到店详谈这个问题,我们换个角度想想也是能够理解,他们是要这么做,大家都是很不容易,都是要讨生活。
那对于我们买车的消费者来说的话,车子总要看的了,你看都不看,直接盲狙、盲着买,其实也不太好,有可能会买错。
你这个店,车子好不好、服务好不好、以后过来方不方便,这些东西也的确是我们买车的人需要了解的。
所以说嘛,对双方都有一定的好处,前提是:这个车子我真想买。
4S店最怕客户以什么形式砍价
对大部分朋友来说,刚才这个东西就是听听嘛:“我知道,我也会去谈的。”那怎么谈呢?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人家是销售状元,我是做其他行业的,又不会谈判,我不是被他按在地上了?怎么办?”
谈4S店价格怎么去谈?最低的优惠价到底在哪里?我们有什么小秘诀可以砍价让销售员无法拒绝?
因为我以前就是当销售员的,还是销冠的,有些碰到的客户,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心甘情愿的,亏钱有可能都要卖出去。
这些套路和方法也都有,然后做贷款、全款买车,里面到底又有什么猫腻?都给你整理好清单了。
关键词:买车
关注微信公众号「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买车」就可以了。
我这个公众号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 ,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