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二师兄研究所》第20期

相信很多车迷都知道LANDCRUISER和PRADO这两款丰田的当家硬派SUV。

驰骋江湖,叱诧风云,无往不利。

但是,可能很多年轻的车迷朋友不知道,2003年的时候,LANDCRUISER和PRADO因为一个广告事件,曾经闹得满城风雨,后来促成了两款车型的改名。

那些改的高明的

LANDCRUISER和PRADO的广告事件发生不久,原有的“陆地巡洋舰”和“霸道”两个名字也改了。

不得不说,跨国企业就是跨国企业,这无疑是汽车营销史上最为漂亮的一笔。

其实“陆地巡洋舰”和“霸道”这两个名字取得非常好,许多朋友也津津乐道。

无奈,后来改为“兰德酷路泽”和“普拉多”,两个生涩的英文音译。

谁知,改名后两款车在中国市场强势回归,风生水起,一骑绝尘,常年作为丰田SUV家族的顶梁柱,出现在世人面前。

至今仍有媒体评价,当时丰田迫于压力对车型改名,即照顾了国人的情绪,又借机宣传了一把,将负面新闻转为产品流量。

加上两款车原本产品力就强,大卖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改名,丰田最在行了,频率不输某大牌明星换对象。

先是品牌,从“凌志”到“雷克萨斯”;

然后客车,从“考斯特”到“柯斯达”;

再到轿车,从“佳美”到“凯美瑞”;

从“花冠”到“卡罗拉”;

从“MARKX”到“REZI(锐志)”。

最后,以至于从“丰田中国”到“中国丰田”。

从命名学的角度来说,数次犯忌。

要么捧洋傍西,要么哗众取宠。

每一次都引起哗然,众人看衰。

可神奇的是,市场反映总是让我们大跌眼镜,上面提到的所有改名,全部获得成功。

甚至,大多数车型的市场表现都更上一层楼。

看来,产品质量才是王道,好东西就是好东西,改不改名一个样,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

另一个改名的企业是富士。

不对,是斯巴鲁…

不对,原来就叫富士…

也不对,现在叫斯巴鲁…

改名的原因是:富士与贵航云雀失败的合作,如今,云雀早已黯然退市。

为了改变云雀对富士品牌在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富士公司被迫将“富士”改为“斯巴鲁”。

可惜,斯巴鲁至今市场表现不温不火。

如今,已与丰田达成战略合作。

希望能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水平对置”和“全时四驱”。

说完日系再来说德系。

首先是宝来,以前叫“跑乐”,改名“宝来”。

当时被媒体称为最庸俗的改名,众人皆以为太俗不入流。

可市场再一次颠覆大家的看法,改名的结果就是:大家已经忘了这款车曾经叫“跑乐”,只认“宝来”了。

等等,速腾呢?原来“速腾”前身是叫“宝来A5”。

你看,是不是又一个成功案例呢!

还有BMW,当然叫宝马了。

不过,谁知道他92年之前叫“巴依尔”?

虽然后人称此次命名为神来之笔,有点事后诸葛亮。

但不得不承认,“宝马”这个名字取得相当好,既突出了宝马高贵豪华的风格气质,也与中国的传统称谓浑然一体,同时发音也与BMW相近。

那些改的不高明的

还有一些不痛不痒的改名。

花了大半天心思,想了一连串名字,用了一大笔经费,最后还真是徒劳无功,市场并没有什么波澜。

像“美洲虎”改名“捷豹”,被网友调侃为“买车得考生物学博士,才能认得动物品种”。

可惜,捷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较大改善。

“帕萨特”改名“领驭”,后面又改为“帕萨特·领域”,而后又回到“帕萨特”……

懂行的人都知道,是为了隔代同堂销售,掩盖车型太老的手法。

“索纳塔”改名“御翔”,

后来又回到“索纳塔”,

因为,北京现代将国产第一代索纳塔减配后用于出租车型,导致索纳塔产品定位下滑,无奈改名“御翔”。

怎知,越混越差,只好再次“恢复名分”。

“伊兰特”改名“悦动”,又到“朗动”,再到“领动”。

虽然销量不差,但是整体市场存在感在下降。

不知道,下一款会不会改为“好动”?

“GL8”改名“陆尊”,后来又回到“GL8”。

估计是因为商务人士对英文及数字比较敏感,随便改名字他们都不认识了吧?

改回名字后的“GL8”,常年盘踞同级销量榜首,成为别克系列唯一一款不靠降价就能大卖的车型。

“CR-V”改名“思威”,后来也是改回“CR-V”。

这个原因最简单,就是改名后销量直线下滑,几个月就赶紧改回来,销量又开始攀升。

以至于,现在东本都不愿提起“思威”这个名。

与领驭一样,“马自达6”也改名“睿翼”。

就是为了换代车型同堂销售,在国内早已屡见不鲜。

结束语:好的名字能给人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但其实,心理暗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好名字确实可以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是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的造好每一款车,依此来赢得市场,赢得口碑。正如莎士比亚说的: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那种花,换一个名字也同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