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间,百度、吉利双双官宣,两家公司将联合造车。虽然双方的联手前期早有剧透,然而当靴子正式落地之时,依然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与此同时,此次的联手也让马拉车市产生了两个疑问。

疑问一:

百度入局整车制造,为何弃威马,选吉利?

众所周知,作为互联网巨头的百度,一直都在跟整车制造厂商发生着密切关系。但此前的合作对象并非此次的吉利,而是造车新势力威马。

作为威马汽车的坚定支持者,可以说是百度保证了威马的“钱途”无忧,参与了后者的多轮融资。基于此,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也分别和蔚来、小鹏、威马形成了“深度绑定”,各自都在用着不同的方式向汽车行业渗透着。

然而,就在百度正式迈出了进军整车制造脚步时,合作对象却没有选择威马而是选择了传统车企吉利,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意外的。

事实上,自从2019年3月领投威马C轮融资后,百度方面就似乎停下了脚步,也使得威马与百度这对CP出现了亲密过后的空窗期。至于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威马的表现并没有如百度预期中的那般“耀眼”。

在渡过了量产交付大考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比拼进入正常的比拼销量阶段。而威马不仅没有缩小与领头羊蔚来的差距,还被后来者理想和小鹏汽车所赶超,仅位居2020年国内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第四名。

退一步来说,即便是排名第一的蔚来,其量级似乎也满足不了百度的“野心”。而吉利汽车则不同,更大的量级,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前景,选吉利而“弃”威马,也说得过去。

其次,与吉利牵手可将风险降低。

与威马合作的“单方面付出”不同,此次与吉利共同组建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并非百度自行出资,而是与吉利合资。

据央视财经报道,新公司是由百度发起主导,独立于母公司体系,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保持自主运营;同时,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虽然注册资金暂时未知,但吉利控股集团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资方。

一个是单方面付出,不断砸钱;一个是双方合资,共担风险。这道选择题,其实也并不难做。

第三,吉利的SEA智能纯电架构。

在此次官宣声明里,双方都提到了打造智能电动汽车最重要的一环,吉利的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

据吉利官方介绍,该架构是基于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前沿科技,突破传统造车边界,通过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的整合,致力于构建无限互动延展的未来出行服务体系,可为用户提供持续优化的个性化服务与不断成长的移动出行生活。

而智能纯电架构对于一台智能电动汽车而言,就如同孕育生命的摇篮,是一切后续操作的基本先决条件。而且具备一定水平的架构必然耗时耗力,需要砸不少的钱。而百度选择吉利,也获得了该架构的“无偿开放”。

事实上,百度与吉利的此次联手也并非初次合作,双方此前已经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而从吉利角度来说,百度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是最被看重的。资金自不必多说,而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也是百度众所周知的核心优势所在。

相互吸引、各取所需,双方强强联合自然是共赢之举。

疑问二:

2021的车市,“抱团”将成主旋律?

眼看着2021年已经过去了10来天,要说今年车市开局的关键词,“抱团”必然是其中之一。不止是今日官宣的百度和吉利,就在近期的一段时间里,全球车市就前后产生了多对CP。

长城牵手华为

拓展智能驾驶产业生态圈

2020年12月30日,在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战略升级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不仅发布了全新的咖啡智驾“331战略”,同时还在现场与华为签署了智能驾驶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全面展开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华为将为长城汽车提供以MDC为基础的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积极配合长城汽车完成智能驾驶所需的感知组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的各项评估和测试。

富士康“拯救”拜腾

合力加速推进M-Byte量产

2021年1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拟将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

对此,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与拜腾合作是我们布局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竭力帮助拜腾M-Byte早日量产,登上世界电动车的舞台。”

不仅国内车市忙着组CP,全球范围来看“抱团”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现代证实正与苹果洽谈合作

就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谈判

1月7日,据路透社报道,现代汽车表示,正与苹果就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谈判,当日,现代汽车股价激增24%。

另据韩国经济新闻TV报道,苹果提议了此次合作,现代正考虑协议条款,内容涉及电动车生产和电池研发,或将于2027年推出新车,并且双方计划在现代或起亚的美国工厂研发电池。对此,苹果方面拒绝置评。

考虑到目前现代和苹果正合作研发CarPlay(一款连接iPhone和不同汽车的苹果软件)。双方进一步合作电动汽车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由此可见,车坛组CP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在2021年车市开局之时,而这样的趋势也或将成为今年甚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车企告别单打独斗,跨界玩家绑定传统车企入局整车制造,将会为车市带来怎样的改变,或许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些个CP之间能够起到好的“化学反应”,那么必然能够让人产生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