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近几年的成长,大家都看在眼里,诸如哈弗H6(参数|询价)、吉利帝豪(参数|询价)、长安CS75(参数|询价)PLUS等车型的热销便是最好的体现。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自主品牌这些热销车都是以性价比著称的中、低端车型,在高端领域里,还没有出现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热销车。

虽然这两年也有不少自主品牌向高端领域发起进击,并且在产品力以及售价方面也均具备了与高端品牌车型一战的实力,但最终的市场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自主品牌到底能不能往高端化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能,而且必须要。

目前国内车市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高端车型的占有率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车型的份额将日渐缩减。

正如魏建军所言,“全球化竞争,将来打的就是品牌战。”只有品牌价值提升上去了,自主车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才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若要提升品牌价值,向高端领域进击,是必经之路。

什么叫做高端品牌?

简单来说,高端品牌就是拥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较高的品牌溢价,比如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以及BBA都能称得上是高端品牌。直白点来说就是,在产品力全部相同的情况,只要换上这些高端品牌的车标,这款车就能卖出高出自主品牌数倍的价格,而且消费者还乐意去买单。

自主品牌差在哪里?

差在设计层面吗?显然不是。

现在国产车型在设计上非常出色,再也不见以前的土气与老旧,运动感、高级感方面都营造得相当到位。

有的人可能会说,“外观设计得再好看,发动机不可靠也白搭。”

的确,在十年前,发动机的确是阻碍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你还用过去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自主品牌,那“格局”显然有点小了,毕竟能“活”到现在的自主品牌,谁也不能在原地徘徊不是?

就拿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骁云1.5L高效发动机来说,其热效率相比丰田的“Dynamic Force Engin”2.5L自然吸气发动机还多出了3%,达到了43%,成为了目前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

除此之外,自主品牌也慢慢朝平台化发展。长城汽车在去年推出了咖啡智能、柠檬、坦克三大平台,吉利推出了CMA超级母体、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等,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潜能。

自主品牌向高端化发展还有哪些路要走?

归根究底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为品牌价值总是与其拥有的核心技术成正比,简单来说,当我们打开发动机盖,里面的零部件我们都能做到独立研发,自给自足,那品牌价值的提升就会有质的跨越。

其实这一点和国内其它行业走的路线是一样的,就比如在运动服饰领域,我们一开始技术没有革新,也就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所以只能依靠代工,挣的是辛苦钱,但自从向中国“智造”转型之后,我们拥有了多个驰名海外的体育品牌,并且还向欧美地区进行延伸,所以如今我们也能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

写在最后

其实现在有些自主品牌已经向高端化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就比如吉利旗下的领克,长城旗下的WEY系列,以及红旗都在努力向上发展,根据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还是有些成效的。

来势汹汹的电气化潮流,也是自主品牌迈向高端市场的一次重要契机,只要能把握住,那自主品牌向高端化转型也许会变得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