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向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更值得期待?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有泪有伤,但更多是坚定,是希望。
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虽负重前行,但韧性十足。我们共同见证了产业变革、洗牌所带来的机会与阵痛,也见证了政策支持的延续与创新;
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传统车企的失落与革新,也见证了造车新势力的飞升与沉寂。
我们今天着重要提的2020年新能源市场关键词是“机遇”与“隐患”。
关键词一:“机遇”
回望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补贴大幅度退坡的过程,全年销量120万辆,同比下降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上演了这场“V”型反转。
数据来源:乘联会
自今年7月销量首次转正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持续回暖的态势,并且之后每月均保持同比增长。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8%。
虽然12月销量暂未公布,不过可以预计的是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此外,乘联会还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126万辆。
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转正的原因,马拉车市认为,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持续扶持,以及不断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年初,一场疫情曾打乱了汽车行业的正常节奏,新能源汽车首当其冲,销量下滑。2020年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三点新举措,其中,决定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车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5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标志着燃料电池动力这一技术路线得到进一步重视,同时提出“以奖代补”,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此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政府没有出一分钱,全部由车企自行让利优惠。针对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工信部发布了3批目录,共有24家车企的61款车型参与了此次活动。
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从各个方面具体描绘了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了更明确的方向,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2.0时代”的新指南。
而在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版块,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受到关注的重点产业之一。
除了相关政策的持续扶持,新能源汽车销量转正也离不开不断完善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充电桩业务被纳入“新基建”概念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引起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高度关注。
马拉车市从企查查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4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多达8.9万家。
而从充电桩的数量来看,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仅为6.6万台,到2019年已达到121.9万台,截止2020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53.9万台,同比增加31.1%。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相关政策的持续扶持以及不断完善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回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二:“隐患”
今年以来,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回暖,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隐患,尤其是不断被曝出的种种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先是10月威马汽车接连发生4起自燃事件,随后工信部因检查出不符合规定的产品约谈25家企业,最后还有造车新势力集体出现在11月的汽车召回名单中。有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背后,缺陷车型数量大幅上升,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不容放松。
威马四连烧
10月,仅威马一家品牌就发生了4起自燃事件,一时间让新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但其实,截至11月,据马拉车市不完全统计,今年被公开报道的新能源乘用车自燃事件已达27起,涉及众多传统汽车厂商及造车新势力。
今年5月,一辆理想ONE(参数|询价)在长沙街头自燃;随后8月,北汽新能源有4例车辆自燃的案例被曝;另一家新能源厂商,广汽新能源也在今年发生多起自燃事件......
虽然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自燃概率要低一些,不过在社会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它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将接受社会的认真审视。随着其保有量不断增加,自燃问题应该得到车企的广泛关注,应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改进技术、提升服务,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一致性问题浮出水面
12月8日,工信部一则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的处理公告(以下简称“处理公告”)让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问题浮出水面。
在工信部近期组织的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5家企业的27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企9家,新能源客车企业10家,专用车企业6家。相对于客车和专用车,此次涉事的新能源乘用车企无疑更受关注。
9家新能源乘用车企分别为: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汽车、东风汽车、广汽三菱、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广汽本田、北汽(广州)、比亚迪、浙江豪情。
而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具体车型分别为众泰E100、东风日产轩逸(参数|询价)纯电、GS4插电混动、世锐PHEV(参数|询价)、秦插电混动、帝豪GSe(参数|询价)纯电动等9款。
造车新势力频频召回引关注
近年来,随着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其质量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在车企召回名单中,开始出现造车新势力的身影。
自去年蔚来成为首个造车新势力召回的车企后,今年,10-11月造车新势力更是频频发生召回。10月,特斯拉、威马、零跑等一众新能源车企纷纷登上召回名单。紧接着的11月,理想汽车、极星汽车和特斯拉均出现召回在榜单中,三个品牌召回量达11890辆。
其中,对于理想汽车用“升级”替代“召回”一事,更是引发了众人的讨论。
面对争议,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即日起所有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生产者,都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随后,理想汽车发布致歉信表示,此前“升级”的表述不符合行业和公众的认知,将立刻启动主动召回程序,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了主动召回备案。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召回公示可见,理想汽车已于11月6日正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发布召回理想ONE共计10469辆,同时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以消除安全隐患。
虽然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召回数量显得微不足道,不过这并不是逃避的借口,面对问题应该采取积极配合,并予以解决,而不是像理想汽车一样,试图钻空子,毕竟为了抢占风口,造车新势力压缩了产品研发、验证甚至试验的时间,出现问题也实属正常,只要积极予以解决,相信消费者也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马曰:
20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而言,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一年,向好的是政策持续支持,市场销量由负转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购买成主流,因此,整个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而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2020年迎来了分水岭。一边是蔚来、理想、小鹏股价获得都不俗的涨幅,交付量、市值、融资额也接连创新高;而另一边则是博郡汽车、赛麟汽车、拜腾汽车、前途汽车、长江汽车等新势力开始沉寂,甚至走向破产。
经历了不平凡的2020年,从国家政策及地方政策,以及消费者接受度来看,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21年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