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车名被国外嫌弃?小鹏汽车表示:产品实力决定产品高度
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日益繁荣,不光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在暗自较劲,就连很多传统车企都开始着手推出自家的新能源车,而且不少品牌已经实现了出口,作为西方电动布局的一部分,小鹏也开启了自己的“出国”之路。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满载一百辆小鹏G3(参数|询价)的货轮将在12月抵达挪威,预计定价在3万英镑左右,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员介绍,未来,小鹏还将在2021年向欧洲其他电动车市场推出该款车型。

小鹏汽车目前在其自主研发的电动车平台上打造了三款车型,分别为小鹏G3和小鹏P7(参数|询价)以及小鹏P7鹏翼版,据官方规划来看,未来还将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投入两款全新车型,本次出口的小鹏G3就是小鹏自研平台下的首款SUV,官方的WLTP续航里程可达280英里,搭载一块66千瓦时的电池组,最快可以在30分钟内将电池从30%充至80%,在中国的C-NCAP碰撞测试中,该车型还获得了五星的评价。

针对此次投放欧洲市场,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称:“该公司准备从长远角度出发,在欧洲建立一个中国本土品牌,我们相信,技术是改变人们观念的关键,我们注意到三星和起亚等韩国品牌已经成功了,我们也认为,传统欧洲汽车品牌在电动车市场可能不具备同样的品牌优势,我们希望建立一个长久的存在,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一个强势品牌并不容易,但我们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

不过,国外分析师Hilton Holloway抛出了一个西方的的普遍观念:“在他们心中提到中国品牌仅有少数几个名字会浮现——时尚品牌Vera Wang(美籍华人)以及手机品牌小米、华为。
当我们讨论中国手机品牌时,我们可以接受,但当涉及到汽车这样的物件时,事情就不一样了,我们意识到,问题不是出在产品本身,而是品牌上。我对东亚企业的长期战略能力毫不怀疑,的确,他们可以给欧洲品牌上一课,但是,为西方市场创造一个定制的名称,岂不是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就像蔚来的NIO和名爵的MG就是个好案例,这几个带有“西方味道”的名字受众就比他花了十年才发音正确的“小米”要更容易获得认可。”

言下之意就是,小鹏汽车的名字(Xpeng)的名字在欧洲不够西方化,不太容易发音,但在小鹏汽车CEO 何小鹏看来,名字具有十足中国味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崛起才能体现自主品牌 的价值,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品牌高度的终极因素,而不是单纯取决于一个符号和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