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竖大拇指的换电模式为何不温不火
试想一下,如果你用五分钟就可以满电出发,路上沿途都有换电站的话,谁还会担心里程焦虑,谁还会担心充电时间?纯电动车有没有可能取代燃油车的可能?答案是肯定会,但不是现在,很多传统车企都开始探索新能源领域,像一些传统的大众、保时捷、BBA都推出了自家比较成熟的纯电动车型,但新能源车未来的路,还很远很远......

真香的换电模式,为什么起不来?
作为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龙头企业,蔚来主打的理念就是车主服务和终身免费换电,但从10月12日起,蔚来汽车打着服务更多用户合理分配资源的旗号宣布调整终身免费换电权益。调整后,原先的首任车主可享不限里程,不限次数的终身免费换电权益,变成首任车主每月前6次换电优惠,其中放弃首桩权益的用户,每月前6次换电免费;保留或已使用首桩权益的用户,每月前6次换电仅收取电费,免收服务费。

新政策推出之时,一瞬间就将蔚来取消换电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蔚来团队及时在蔚来APP上针对用户质疑做了解答,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消除,“今天这么改,以后还说不定怎么改”,对此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回复,“肯定会再改。但是老用户权益不变。蔚来的逻辑就是,越早买越合算。”

如此看来,这种一箭四雕”的好事——既能为用户带来利好,还能能充分利用换电站、加强传播效果、拉动销量,实现用户、行业、蔚来的三赢的换电政策,为什么会取消呢?

高昂的前期投入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成本问题,蔚来会取消换电免费政策也是出于成本考虑,据蔚来工作人员介绍,蔚来刚推出换电服务用户认可度不大,免费换电推出以来明显接受度高了,但排队问题又日益严重,所以免费换电到了“功成身退”的时间,无论对节省成本还是现有车主来说都是好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终身免费换电的好事,注定不是长久之计。

多年以前,当今新能源巨头特斯拉也曾尝试布局换电技术,但发现即使以1:2的比例配置动力电池的数量(即一个换电站配备所能服务车辆数量两倍的电池)就是一个难以负担的成本,更何况在美国本土,特斯拉的受众遍布东南西北,如果继续开展换电业务,绝对不是一个明智之选,所以在尝试不久后,特斯拉果断放弃了换电业务从而将重心向超级充电桩。


难以统一的标准
其次是难以统一的标准,如果一个换电站,只服务于自己的品牌,那这样单一的投入依旧是一比巨大的开销,在收益上更是和巨额投入不成正比,而反观国内的电动车市场,虽然充电桩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崛起,但拥有自家补能系统的只有小鹏超充、蔚来换电站和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所以,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后,大家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少部分人富起来不叫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只有足够多的车辆换电,才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换电体系,但不同品牌的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成本都有着天差地别,这就导致了一个品牌的换电站只能服务于自家车辆,特斯拉超充专属于特斯拉用户,蔚来换电站只能进蔚来,小鹏超充只对小鹏车主开放.....所以,要想推广换电政策,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难以统一的电池标准统一化,而这其中就有不少难题,这就很容易造成豪华品牌放不下脸面不肯自降身价,中小品牌嫌成本太高跟进困难,不过我们可以简单幻想一下,如果在将来的一天,实现了电池统一,那以后无论是什么品牌的产品,随便开进一家换电站,都能用几分钟的时间更换电池,到那时候,谁还会花时间去充电呢?

即便北汽集团算是国内较早开始喜欢点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北汽新能源技术总监蓝谷智慧能源总经理李玉军表示,在他看来,标准化的难题短期无法解决,因为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如果统一了电池技术,整车厂的核心技术将会消失。

虽然站在大环境来说,电池统一确实对环境资源都有理,但大家可别忘了,企业追求的是利益至上,如果电池统一触碰到了人家的"核心技术”,相信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当第一个小白鼠,就连一台小小的空调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别说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电车动力电池了。

说到最后
最开始的换电模式进入大家的视线是因为2007年成立的Betterplace,虽然这家以色列公司早已倒闭,但大家对于对于换电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电动车的充电焦虑尚且存在,换电模式就将有一线生机,等到电动车换电和燃油车加油一样方便快捷的时候,就是燃油车退出的时代。